
西方实在没想到,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太快了,就在最近举办的俄罗斯瓦尔代俱乐部年会上,全球化智库(CCG)创始人言论一出,G7集体变安静了。全球化智库(CCG)提出,“中俄印牵头,组建一个全新的十国集团(G10)”倡议,西方七国集团(G7)没有像往常那样高调反驳,而是集体陷入沉默。 要知道,虽然这只是学术论坛,但它挑战的,是西方长期以来的全球话语权,G10直指的,就是西方主导的G7体系的明显短板。
中俄印三方合作并非新概念。早在1998年,俄罗斯前外长普里马科夫便提出构建“俄中印战略三角”,2007年敲定了年度外长会晤。截至2021年,三国已举行18次外长会晤及多次领导人会谈,合作领域涵盖政治、经济、安全等。近年来,随着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崛起,三国在金砖机制、上合组织等平台中的协调日益紧密,为“G10”构想提供了现实基础。 CCG此次提议的“G10”,其核心逻辑在于打破G7代表的“西方中心主义”。G7成员国虽仅占全球人口的10%,却长期垄断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。而中俄印三国人口总量占全球40%,GDP占比超20%,且均为金砖国家核心成员。若联合其他新兴经济体组建“G10”,那么经济总量与人口规模将显著超越G7,显然更具全球代表性。
而G7目前对“G10”倡议选择了集体沉默,可能源于三重考量: 其一是避免赋予议题合法性,西方若高调反驳,反而会放大该倡议的国际能见度。一位欧洲外交官透露,西方倾向于“冷处理”,以防中俄印借机凝聚全球南方国家。其二是G7内部凝聚力下降。美国与欧洲在贸易、气候及对俄政策上分歧加剧。特朗普政府时期曾单方面主张扩容G7以纳入俄印等国,但遭德法等国坚决反对。如今G7难以就统一应对“G10”形成共识。其三是对中俄印合作的实际忌惮。三国在反恐、能源互联互通、去美元化等领域已有合作雏形。例如,俄罗斯推动的“西伯利亚力量”天然气管道与“南北国际运输走廊”项目,均强化了三方地缘经济纽带。若三国在金砖框架下深化本币结算机制,可能动摇美元霸权根基。 而“G10”倡议如果能够成功,全球南方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。金砖国家已启动扩员程序,沙特、伊朗等国申请加入。若“G10”与金砖机制形成互补,新兴国家有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、气候变化等议题上争取更大权重。 所以由此来看,相较于G7由西方主导,G10更具有全球代表性,而且符合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,不过想要落地实施,仍面临现实阻力。
一方面,是美国持续拉拢印度,通过军售、技术合作强化印美关系,同时借乌克兰危机孤立俄罗斯,虽然因为关税问题,让美印关系出现波折,但也不足以影响两国的合作趋势,所以 若西方对印度加大争取力度,可能弱化三国合作意愿。 另一方面,机制构建也很复杂,就以G20来说,虽然有广泛代表性,但决策效率低下,若“G10”需要避免重蹈G20覆辙顺配宝,设计更灵活的行动机制,但三国在议题优先级上存在差异如俄罗斯侧重安全,中国聚焦发展,印度关注地位提升。所以能否达成一致意见,也是个问题。 但无论如何,“G10”构想还处于概念阶段,但折射的国际权力转移趋势,已难以逆转。西方的沉默,或许是一种战术回避,也是目前西方更稳妥的策略,毕竟特朗普上台后,大打关税战,西方统一口径难度很大,所以选择默不作声,或许是最好的选择。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